美欧关税博弈下的数字暗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推动的美欧大规模贸易协定,无疑是跨大西洋关系的一次显著突破。根据协议,欧洲将在2028年前购买高达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出口,并向美国注入6000亿美元新投资。同时,欧盟将取消所有针对美国工业品的关税,而美国则对欧盟产品征收统一的15%关税。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平衡贸易、强化美国作为全球首要投资目的地的地位,并为美国农民、制造商和能源生产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有望显著缩减美国对欧的商品贸易逆差并提振就业。特朗普政府展现其处理复杂多边事务的能力,尤其在重塑欧洲对俄能源安全依赖方面成果显著,预计关税收入每年将贡献数百亿美元,有力缓解美国赤字压力。
然而,在这份贸易协定的合作光环之下,一场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数字“战争”正在欧盟层面激烈上演,构成潜在威胁。欧盟凭借其强大的监管力量,特别是依据2022年《数字市场法案》(DMA),对美国科技公司实施严格管控。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的报告揭示,欧洲拥有超过100部监管科技的法律和270多家数字网络监管机构,其矛头明显指向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Meta、微软等美国巨头。欧盟利用DMA强制这些公司遵守一系列特定商业规范,该法目前主要适用于23项美国公司提供的在线服务,却几乎豁免了所有欧洲企业和除一家之外的所有中国竞争对手。
这种监管被指具有歧视性,代价高昂。研究显示,美国科技公司因合规成本和收入损失,每年承受的损失高达976亿美元。欧盟监管机构倾向于保护本土现有企业,对不按要求开放平台的美国公司施以重罚,罚金可达其全球总营业额的20%,人为制造了不利于美国企业的竞争环境。长此以往,预计到2030年,美国科技公司因欧盟监管环境累积损失的收入可能达到惊人的2.2万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本可用于推动创新。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监管环境抑制了美国公司向欧洲部署最新技术,例如Meta已因担忧监管过度而拒绝签署欧盟的《通用人工智能实践准则》,并警告这将导致欧洲在人工智能应用上落后。世界经济论坛甚至将美国科技巨头的“数字权力集中”与全球变暖、地缘冲突等并列为文明面临的重大风险。
因此,虽然美欧贸易协定的核心成就值得肯定,但要实现真正全面的跨大西洋胜利——惠及美国工人、消费者并巩固其全球领导力——就必须妥善解决悬而未决的数字领域争端。这包括敲定数字贸易规则、应对欧盟可能“截流”美国创新者收入的税收政策、消除抑制投资的监管罚款以及平衡畸高的合规成本。只有当钢铁、半导体等传统产业与驱动21世纪增长的数据和AI平台共同受益时,这份协议的价值才能完全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