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禁止中国海底电缆技术 AI与云计算的命脉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计划8月7日投票通过新规,禁止使用中国技术或设备的公司参与连接美国的海底通信电缆建设与运营,理由是国家安全与网络威胁。
FCC主席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表示,海底电缆承载全球99%的互联网流量,是AI与云计算的命脉,需防止“敌对国家”如中国利用其窃取数据或破坏基础设施。新规针对华为与HMN科技,反映特朗普政府“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立场。中国回应可能加剧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面临新挑战。
海底电缆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全球400多条电缆传输99%国际数据,2024年总流量达2.5ZB(泽字节)。美国拥有最多连接点,占全球数据流量的40%。中国企业如华为海缆(HMN Tech)参与了20%的新建项目,2024年承建亚太地区5条电缆,总值15亿美元。FCC新规要求新电缆排除中国技术,现有电缆需在2026年前更换设备,涉及华为与中兴的硬件。卡尔强调,2024年中国对美国电信网络的攻击暴露了安全漏洞,促使FCC加速行动。新规将推高建设成本10%,可能延误AI数据中心部署。
美国此举与AI热潮密切相关。2025年上半年,美国AI初创企业融资1043亿美元,占风投64%,数据中心建设激增。CoreWeave投资60亿美元在宾州建300兆瓦数据中心,需高带宽海底电缆支持跨国数据传输。英伟达CEO黄仁勋在链博会表示,AI的“物理AI”浪潮依赖低延迟网络,中国供应链在电缆建设中至关重要。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带宽需求增长30%,海底电缆投资达200亿美元。美国若排除中国技术,可能转向日本NEC与欧洲Nokia,成本增15%,建设周期延长6个月。
中国企业受到重创。华为海缆2024年收入占华为总收入的5%,新规可能导致其损失10亿美元订单。中兴通讯股价7月16日盘后跌8%,反映市场担忧。2024年,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对华科技关税25%,中国抛售美债1000亿美元,推高美元指数0.38%,加剧全球市场波动。
禁令可能推高云计算与AI服务价格,2025年预计上涨5%,因电缆建设成本转嫁。企业需优化数据传输效率,2024年中国AI企业算力利用率仅60%,提升空间大。
2024年,全球海底电缆市场规模达250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00亿美元,美国禁令可能重塑市场格局。
美国旨在保护AI与云计算基础设施,但成本上升与建设延误可能削弱竞争力。中国可能通过稀土与5G技术反制,2024年中国5G基站占全球60%,对全球网络仍有影响力。2025年下半年,若禁令严格执行,全球海底电缆建设或放缓;若中美谈判缓解紧张,供应链压力可能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