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Tether和Stripe的稳定币L1之争:Web3金融基础设施的终局
稳定币 L1 的战场上硝烟四起,像一场金融科技的宫斗剧。Circle 的 Arc、Tether 的 Stable 和 Plasma、Stripe 的 Tempo,这些巨头纷纷自建区块链,意图从底层协议入手,重塑万亿级的支付生态。
稳定币市值已破3000亿,Tether 和 USDC 日交易量超500亿,它们不再是简单的价值锚定工具,而是Web3金融的基石。从以太坊的12秒区块到专用链的亚秒确认,Layer 1 的竞争已从性能比拼转向生态掌控。
Circle 强调机构合规,Tether 主打零费散户,Stripe 坚持中立开放,这三家各怀鬼胎,谁能笑到最后?
稳定币 L1 的兴起,像一出精心排练的戏剧,主角从公链混战转向金融巨头。2023年 ChatGPT 点燃 AI 热潮,2024年 DeFi 交易额破万亿,稳定币从配角变主角。Circle 的 USDC 以合规著称,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6.58亿,大半来自储备利息;Tether 的 USDT 则靠新兴市场崛起,日交易500亿。Stripe 作为 Web2 支付王者,2025年宣布 Tempo L1,Paradigm 孵化,中立支持多稳定币。监管是催化剂,美国 GENIUS 法案和欧盟 MiCA 明确规则,CFTC 放宽事件合约,SEC 的加密计划鼓励资产代币化。这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绿灯,让稳定币从灰色地带走向阳光大道。
Circle 的 Arc 是这场博弈的“华尔街先锋”。内置 Malachite 外汇引擎,亚秒确认和千级 TPS,让银行和做市商垂涎。Arc 以 USDC 为原生货币,KYC 和 AML 框架获信任,2025年试点项目覆盖10国。Circle 不是简单建链,而是纵向整合:从稳定币发行到 Layer 1 结算,掌控全链路。
这像传统银行的区块链版,机构级透明度吸引养老基金试水,交易额增30%。但 Arc 的封闭性是软肋,依赖 USDC 生态,开发者若想用 USDT 或其他币种,需跨链桥接,摩擦成本高10%。Tether 的 Stable 和 Plasma 则主打“散户亲民”,零交易费和许可验证者,让新兴市场用户如鱼得水。Tether 占比62.8%,2025年 Plasma 募集10亿金库存款,高准入门槛筑护城河。
Stripe 的 Tempo 像个“搅局者”,中立支持多稳定币,通过内置 AMM 确保流动性。这不是发自有币,而是开放平台,吸引不愿被锁定的开发者。Tempo 的 TPS 达10万,兼容 EVM,开发者从以太坊无缝迁移。2025年,Tempo 的 dApp 数量增50%,从跨境汇款到 AI 代理支付,场景多样。中立性是 Tempo 的王牌:商户用 USDC 结算,用 USDT 支付 Gas,无需选择阵营。
传统支付巨头的阴影笼罩赛道。VISA 和 PayPal 试点区块链支付,试图复制稳定币链的低成本。但封闭系统与高中介费让它们步履维艰,开发者更青睐 Web3 的开放性。Layer 1 的 dApp 生态从 DeFi 扩展到 AI 驱动支付,自动风险平衡的杠杆代理年化收益30%。这像去中介化的金融革命,省去清算层,商户与消费者直接交易。Layer 1 对传统支付的冲击像数字鲶鱼,逼迫 VISA 等转型,但短期内无法取代,2030年或平分支付市场,Web3 占40%。
Layer 1 的终局,是生态与信任的博弈。稳定币链以金融为核心,吸引机构但风险封闭;中立链以开放为旗,聚拢开发者但激励不足;传统公链如以太坊靠社区韧性,稳守一席。2030年,市场或呈寡头格局,稳定币链占50%交易量,中立链占30%,传统公链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