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Tom Lee 的 ETH 论点是弱智的?

栏目:行业资讯 作者:ouyi 时间:2025-09-25 16:46:41

Mechanism Capital 联创 Andrew Kang 发文批评 BitMine 主席 Tom Lee 的以太坊论点“存在严重误区”,主要质疑其关于稳定币与 RWA 采用、数字石油类比、机构买入 ETH 保障网络安全、ETH 等同金融基础设施公司价值以及技术分析的五大逻辑。

文章指出,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交易量虽激增,但 ETH 手续费收入未同步增长,大部分增量正流向 Solana、Arbitrum 等链;所谓“数字石油”类比并非利好;机构并未实际买入 ETH;技术面上 ETH 长期处于区间震荡且趋势偏弱。

交易员 KOL Andrew Kang 在X 上(@Rewkang)发文:说Tom Lee 的 ETH 论点是弱智的

随后,William Mougayar  在贴文后面回复,对Andrew Kang的错误逐一批评。他承认他的部分回复来自AI,但经过了自己的编辑和矫正,最主要是,这些事实本身。

“让我们回顾一下你所说的话,并进行更正。

(1) “稳定币和RWA的采用并没有累积到ETH费用中”

所声称的:稳定币/RWA活动自2020年以来增长了100–1000倍,但以太坊费用“持平”,因此价值没有累积到ETH。此外,“大部分费用将被其他链捕获”(Solana、“Tempo”),Tether正在将USDT迁移到自己的链上(“Plasma”、“Stable”)。

错误/缺失之处:

费用并非持平,这个指标是被挑选出来的。以太坊L1平均交易费用下降了——这是设计使然——因为活动在升级后(EIP-1559、Merge、Dencun/4844)转移到了L2。这属于用户盈余,而不是“没有价值”。L1 + L2一起仍产生大量的费用/收入流;即使在2025年,以太坊也经常在每日费用收入中领先所有链。 

L1平均费用下降 ≠ 网络收入为零。L1交易数量和费用支出仍具有实质性意义,L2承载着不断增长的吞吐量份额。 

稳定币基础仍由以太坊主导,按价值计算。截至2025年9月底,以太坊托管约1600亿美元+的稳定币——超过Solana的约130亿美元12倍——尽管Solana偶尔在转账量爆发中领先(这些爆发往往是由投机/模因币驱动的)(http://defillama.com)。

RWA的牵引力已经在以太坊上。BlackRock的代币化美元流动性基金(BUIDL)在以太坊上推出,链上AUM约为20亿美元;Franklin Templeton的链上货币市场基金(BENJI/FOBXX)约为7.4亿美元,且为多链——但其初始和持续存在包括以太坊。这些是真实的、受监管的美元。(Business Wire)

“Tempo/Plasma/Stable”的声明被夸大了。一个全新的“Plasma”L1将自己宣传为“Tether支持的”,但即使是同情性的报道也指出Tether的支持深度有多不确定。没有可信证据表明USDT大规模从以太坊迁移;事实上,以太坊的稳定币市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The Paypers)

事实:L1费用下降而使用迁移到L2,正是以太坊模块化路线图的意图。价值图景必须包括L2经济学和链上金融存量(稳定币/RWA基础),其中以太坊按价值仍占主导——即使Solana/Tron偶尔在某些流量指标上领先。(http://cryptofees.info)

以太坊并不完全依赖于费用/收入。这只是一个因素。更低的费用会带来更多的使用,顺便说一句。话虽如此,2024年,L1/L2的总收入为24.8亿美元。2025年,使用量和活动继续增加。

(2) “数字石油”并不看涨,因为大宗商品意味着价格持平

所声称的:石油是大宗商品,其实际价格在百年中持平;如果ETH是大宗商品,那就不看涨。

错误/缺失之处:

这个类比是关于效用货币化(区块空间/安全的燃料),而不是“长期实际石油价格”。ETH具有程序化发行和燃烧(EIP-1559),使其供应动态在结构上不同于石油。自EIP-1559/Merge以来,ETH的净供应在活动高峰期往往持平至通缩——这是石油桶无法做到的。(http://ultrasound.money)

对区块空间的需求随着新的链上用例(结算、RWA、rollup、DeFi)而扩展,L2仍需在以太坊上结算/购买数据可用性,将生态增长与ETH需求/燃烧/安全预算联系起来。(Business Wire)

(3) “机构没有购买ETH;他们不会质押;银行不会预购投入品”

所声称的:没有大银行持有ETH;没有计划;机构不会像投入品一样持有/质押ETH。

错误/缺失之处:

机构正在购买ETH——通过美国现货ETF。自2024年7月推出以来,美国现货ETH ETF吸引了数十亿美元净流入,BlackRock的ETHA迅速达到100亿美元AUM。这是机构轨道和资产负债表暴露(通过基金)。(CoinDesk)

机构质押已经存在。主要提供商专门针对机构营销(Coinbase Institutional、Figment、Kiln等)。该产品存在是因为客户确实持有ETH并希望质押它——提高他们已拥有资产的资本效率(带有托管、报告和风险控制)。(Coinbase)

“银行不储备汽油”的类比忽略了ETH不仅仅是“燃料”;它是支撑网络的质押抵押品,以及安全预算、MEV捕获和链上流动性的计价单位。对于依赖以太坊的代币化和结算平台,持有/质押工作余额更类似于拥有频谱或计算积分,而不是购买石油桶。

(4) “ETH = 所有金融基础设施公司的总和” 是妄想

所声称的:将ETH的价值等同于所有金融基础设施公司的总和显示出“金融文盲”。

澄清:如果有人字面断言ETH必须等于每个基础设施公司股权价值的总和,那是个稻草人。可信的论点是以太坊是一个通用的结算和协调层,其边际采用会蚕食/出口一些基础设施租金(支付、交易后、发行、抵押管理等)。证据:以太坊上的实时代币化国债/基金(BlackRock BUIDL;Franklin BENJI),加上稳定币使用的稳步复合。这并不意味着“等于整个部门”;它意味着基础设施经济学的非零份额会随着时间迁移到链上,并资本化到ETH(和应用)中。(Business Wire)

(5) “TA显示ETH处于多年区间;看跌;ETHBTC下行趋势”

所声称的:图表显示ETH像石油一样区间震荡;ETHBTC处于下行趋势,基本面饱和。

错误/缺失之处:

TA是描述性的,不是决定性的。它无法裁决多年基本面转变(4844后L2成熟、ETF分销、RWA牵引力)。在2025年,现货ETH ETF有时发布了创纪录的流入和成交量——这是先前体制TA未包括的实质新买家。(Cointelegraph)

ETHBTC随着宏观/流动性和产品周期而波动。ETF + 质押 + RWA三重奏是一个新的结构性输入;2024–25流量数据显示真实资金在使用轨道(基差交易、通过ETF长期现货、机构质押需求),这与“饱和基本面”相矛盾。(Coinbase)

对几个具体点的快速事实检查

“费用自2020年以来没有变动。”误导性。L1平均费用 ≠ 总网络价值。以太坊仍经常位居网络费用排行榜首位;L2按意图吸收吞吐量,L1保持为稀缺结算层。(http://cryptofees.info)

“大部分费用将流向其他链。”按价值存量,以太坊仍是稳定币的最大家园(≈1600亿美元 vs Solana ≈130亿美元)。Solana/Tron可能在流量爆发中领先,但这并不否定ETH作为高价值结算基础的作用——尤其是对于RWA。(http://defillama.com)

“Tether正在将流量迁移到自己的链上(Plasma、Stable)。”新L1正在营销USDT中心模型;Tether承诺的深度不确定,以太坊的稳定币基础处于ATH。这不是广泛从以太坊迁移的证据。(The Paypers)

“没有机构购买ETH。”美国现货ETH ETF有数十亿美元净流入;BlackRock的ETHA迅速达到100亿美元AUM——按定义是机构容量。(CoinDesk)

“RWA在其他地方。”迄今为止最大的受监管代币化基金(BlackRock BUIDL)在以太坊上推出,约为20亿美元;Franklin的链上货币基金约为7.4亿美元且为多链。(Business Wire)

从未来来看

模块化以太坊正在做它应该做的事。L1单位费用降低和L2上的海量吞吐量不是失败的迹象;这是架构在运作:将活动推向廉价L2,在L1结算和保护。只在L1测量的收入/费用忽略了仍通过以太坊加密经济核心结算的经济活动。(CoinLaw)

RWA和稳定币既是存量故事也是流量故事。持久的部分是资本基础迁移到链上(代币化基金、稳定币浮动),其中以太坊仍是最大的池——这个基础是未来可收费服务的跳板。(http://defillama.com)

机构轨道已经到来。ETF、合格托管人和质押提供商为机构提供了合规方式来拥有和货币化ETH暴露——反驳了“没人会购买或质押”的声明。(Reuters)

总结:这个批评依赖于狭隘指标(L1平均费用)、关于稳定币链迁移的可疑断言,以及忽略模块化扩展和新机构渠道的过时先验。当你查看高价值资本所在(稳定币/RWA存量)、谁在推出受监管产品(ETF),以及栈的设计方式(L2在ETH上结算)时,看跌结论站不住脚。

如果仔细回顾 Andrew Kang 过去关于ETH 的观点,他一直在唱空ETH,而ETH一路高歌长到4900美元以上。典型的ETH Jim Crammer ,反指指标。

如果你照着他做空交易,估计亏死。他花了那么多时间写一篇针对 ETH 的檄文,或许只是为了蹭Tom Lee 的流量而已。

阅读:3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