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债收益率大比拼:美英澳高息领跑
全球债券市场像一盘散沙,却又暗藏玄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在4.132%,英国4.704%,澳大利亚4.279%,三国高息阵营耀眼夺目,日本则以1.660%垫底,德国2年期债也仅2.5%。
这些数字不是孤立的曲线,而是各国央行棋局的投影。息差像无形的磁场,拉动资金流动,英国10年期债高出美国57.2个基点,澳大利亚14.7个基点,日本低了247.2个基点,2年期英国3.981%更猛,高出美国39.9个基点。
美英澳的高息,是机遇还是陷阱?日本的低息,又是稳健还是无奈?一组数字,串起全球经济的脉络。
先说美国,这位债市老大哥的4.132%收益率,看似平平,却藏着大文章。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个基点至5.25%,鲍威尔主席的鸽派表态让市场嗅到全年再降75至100基点的味道,实际利率转为负值,黄金和比特币应声而涨。但美国债的魅力不减,COMEX持仓量创纪录,ETF流入200亿美元。
为什么?美元霸权让美债成避险首选,4.13%在低利率时代,已是香饽饽。8月零售销售增长0.6%超预期,显示消费者韧性十足,非农就业新增18.9万虽低于预期,却未崩盘。10年期债息差虽小,但对全球资金来说,它是安全港湾,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涌入500亿美元。想想2022年加息狂潮,美债收益率曾飙至5%,如今降息周期伊始,4.13%像一杯温酒,暖胃却不烫嘴。
英国的国债收益率则像脱缰野马,10年期4.704%高出美国57.2个基点,2年期3.981%更猛,高出39.9个基点。英格兰银行的鹰派姿态是幕后推手,8月意外加息25基点至5.25%,高于美联储4.75%,为控制通胀不惜一战。英国通胀从11%降至2.2%,核心通胀3.1%,能源危机余波未散,脱欧后贸易赤字占GDP 4.2%。
高息吸引热钱,日元和欧元资金涌入英国债,10年期债拍卖需求超标两倍。但这高息是双刃剑,企业借贷成本升至6%,投资萎缩1.8%,家庭支出仅增0.5%。英国债的息差优势,让它成欧洲债市的“高光时刻”,
澳大利亚的国债收益率同样抢眼,10年期4.279%高出美国14.7个基点,2年期3.85%稳居发达国家前列。澳联储的紧缩政策功不可没,基准利率4.35%高于美联储0.5%,为遏制通胀从5.5%降至3.2%。澳大利亚经济依赖大宗商品,铁矿石和煤炭价格稳中微涨,支撑财政。但高息带来痛点,房地产泡沫加剧,悉尼房价涨5%,家庭债务占GDP 120%。
澳债的吸引力在于“商品货币”属性,美元弱势时,澳元升值,债息差拉大。相比德国2年期债2.5%,澳大利亚高出138.1个基点,欧洲资金流入澳债达300亿美元。但长远,高息或抑制消费,2026年GDP增长从2.5%降至1.8%。
日本和德国的低息则形成鲜明对比。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60%低美国247.2个基点,2年期0.935%垫底,反映BOJ超宽松政策。植田和夫维持0.5%利率,ETF抛售渐进,但政治动荡让市场观望。
德国2年期债2.5%,息差低迷,欧洲央行紧缩拖累增长。低息国债像养老保险,稳健却乏味,收益率低迷让资金外流美英澳,高息国家成赢家。
这种多国国债收益率对比,折射全球货币政策的马拉松。美联储的鸽派让美元债稳中求进,英澳的高息是鹰派赌注,日德低息是宽松陷阱。息差像磁场,拉动资金流动,2025年外资流入高息债超1万亿美元。但高息并非万能,美英澳的通胀隐忧或让央行半途而废,收益率反弹5%至10%。
这场息差博弈像热钱游戏:短期高息国债吸金,长期低息国债稳盘,但全球衰退风险下,美英澳债或成烫手山芋,日德低息反成避险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