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大选年预算剑指经济复苏:300亿减税点燃内需希望
在北欧这片以高福利和高税收著称的土地上,瑞典政府正挥出一记大胆的经济重拳。
2026年财政预算案揭开面纱,宣布削减约300亿瑞典克朗(约32亿美元)的税收,目标直指家庭钱包,试图为停滞的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这份预算案不仅承载着提振内需的期望,更在大选年的政治舞台上投下重磅筹码。
减税计划聚焦居民收入、养老金和电力税,堪称自新冠疫情以来最为宽松的财政政策。瑞典财政大臣将其称为对经济的“巨额注入”。
瑞典经济近年来步履蹒跚。2025年,受全球经济波动和特朗普上台后关税政策的潜在冲击,瑞典GDP增长仅为0.9%,远低于预期。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和科技产业,长期以来是瑞典经济的支柱,却在全球需求疲软和供应链瓶颈中受到重创。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压力虽有所缓解,但高昂的生活成本依然让普通家庭倍感压力。
瑞典央行自2024年底以来连续降息,基准利率已下调至2.5%,试图刺激投资和消费,但效果有限。面对这样的经济寒冬,政府选择通过大规模减税直接刺激内需,试图让家庭有更多可支配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和经济增长。
此次减税计划的设计颇具针对性。约210亿克朗的减税将惠及居民收入和养老金,旨在为中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松绑。瑞典的税收体系素以高累进税率著称,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可达57%,这让许多家庭在高物价面前捉襟见肘。
减税后,普通工薪阶层的税后收入有望增加数百克朗,这笔“意外之财”可能转化为超市购物、餐厅消费或家庭娱乐的直接支出。此外,政府还将电力税削减约60亿克朗,回应了民众对能源成本高企的不满。瑞典北部丰富的风能和水电资源虽使其能源结构相对绿色,但电力价格波动仍对家庭预算构成压力。降低电力税不仅能减轻生活成本,还可能间接刺激电动车和绿色家电的消费,为瑞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添砖加瓦。
这份预算案的出台,离不开大选年的政治考量。2026年,瑞典将迎来议会选举,中右翼联合政府急需在选民中重塑形象。自2022年上台以来,政府在核能发展、移民政策和经济管理上面临诸多争议。2025年第二季度,瑞典GDP同比萎缩2.4%,选民对经济表现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300亿克朗的减税计划,恰似一颗“糖衣炮弹”,试图通过直接惠及选民的财政红利,挽回民心。
财政大臣在预算发布会上信心满满,称这一政策将“让每个瑞典人感受到经济复苏的希望”。政府还预计,2026年GDP增长将反弹至3%,远超今年的低迷水平。这种乐观预测背后,是对减税刺激消费、进而拉动经济的强烈期待。
瑞典的减税计划也是北欧经济体应对全球挑战的一个缩影。邻国挪威和丹麦同样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但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挪威依靠石油收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丹麦则通过绿色能源补贴吸引外资。瑞典的减税路径更直接,却也更冒险。全球范围内,减税作为经济刺激工具并不新鲜。美国在2017年特朗普减税法案后,短期消费和投资激增,但长期赤字问题引发争议。
预算案还揭示了瑞典在绿色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雄心。电力税的削减不仅是为了降低家庭成本,也与政府推动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相呼应。2025年预算案已为核电发展拨款1.3亿克朗,计划到2045年建成10座大型反应堆。这与减税政策形成合力,试图通过能源转型和消费刺激双轮驱动经济增长。然而,核电项目的高成本和长期回报特性,可能与减税的短期刺激目标形成冲突。政府需要在财政平衡和长期投资之间找到微妙平衡。
9月22日,这份预算案将正式提交议会审议。鉴于中右翼政府的议会多数席位,预算案通过的可能性颇高。但在大选年的政治博弈中,反对党可能借机攻击减税计划的可持续性,质疑其“讨好选民”的动机。选民的反应也将至关重要。瑞典人对高福利的依赖根深蒂固,若减税未能带来明显的生活改善,政府的政治红利可能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