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新图景:AI、跨境与北部再造
迈过独立60周年的新加坡,正站在一个关键节点。在五月大选赢得压倒性胜利的新政府,于国庆群众大会上清晰描绘了未来数十年的国家发展蓝图。核心目标明确:在全球信任减弱、各国优先自利、美国战略收缩的不确定时代,“掌握自己的命运”,确保新加坡持续保持“非凡”竞争力。
外部挑战具体而紧迫。美国对新加坡实施的10%基础关税悬而未决,未来走向充满未知。“我们不会坐视不理,任由自己成为他人塑造世界的旁观者,”政府强调,“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引以为豪,并努力做到最好……这就是我们保持非凡的方式。”针对国内可能出现的“发展已达顶峰”论调,政府断然驳斥此为误解,指出“停滞不前就等于落后”,新加坡唯有“向上攀登”,否则将“滑落”。
经济转型的核心动力锁定人工智能。新加坡将推动企业深度应用AI技术以锐化竞争优势,如同拥抱过往每一次技术浪潮。政府同时承诺与工会紧密合作,系统性重塑工作岗位并提升劳动者技能,确保技术进步惠及全社会。
跨境经济融合被视为关键突破口。今年初正式启动的柔佛-新加坡特别经济区被寄予厚望。这个占地约3571平方公里的区域,旨在通过税收优惠与通关便利,吸引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电子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支撑这一战略的基建同步推进:连接新马两国的捷运系统预计2026年12月通车,并直通新加坡地铁网;为缓解物流瓶颈,兀兰关卡将扩建五倍;围绕捷运车站,政府计划建设灵活工业空间,最大化释放经济区潜力。兀兰滨水区也将预留空间增建住宅,目标是将该区域整体升级为“现代化且充满活力的区域中心”。
北部市镇空间再造释放新动能。原新加坡赛马场所在地克兰芝,将规划一个容纳14,000套新住宅的大型公共住房项目,占地达130公顷,相当于200个足球场,预计十年内建成。三巴旺的再开发则注重活化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前身为英国殖民时期海军基地、现为造船厂的区域,计划打造特色滨水社区,并探索将干坞改造为多功能公共活动空间,承载体育赛事、音乐会等。“在新加坡,你们知道我们不仅制定计划,而且会实现计划,”政府以榜鹅镇二十年的成功转型佐证其执行力。
政府也坦承需加强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但同样警惕社会陷入过度依赖的陷阱,呼吁民众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形成治理合力。
这一系列长远规划,依托于执政党五月大选赢得国会97席中87席、获得65.57%选票的坚实民意基础。作为亚洲人均GDP最高的经济体(2024年预估约90,689美元),新加坡的未来,正系于这份在变局中主动塑造竞争力、谋求持续“非凡”的经济路线图能否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