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香港二季度GDP升3.1% "抢出口"难挽消费颓势

栏目:行业资讯 作者:ouyi 时间:2025-08-05 19:30:05

香港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呈现出小幅反弹。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当季GDP同比增长3.1%,略高于第一季度修正后的3%,实现连续十个季度正增长。这场"稳中有升"背后藏匿着结构性隐忧——强劲的出口数据成为主要推手,但消费端疲软态势未改。

统计处指出,二季度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实质增长11.5%,服务出口亦攀升7.5%。政府将双增长归因于两大引擎:关税窗口期催生的"抢出口效应",以及入境旅游回暖叠加金融市场活跃。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更在GDP数据发布前一天,借102页政府报告强调"香港经济已随社会稳定而复苏"。

这组光鲜数据难掩暗涌的寒流。6月零售额同比微增0.7%,虽终结连续14个月收缩,却被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执行董事罗邦德直指为"低基数幻觉"——去年同期的消费冰点让反弹显得格外苍白。每位访客的平均消费仍低于疫前水平,居民捂紧钱包的谨慎态度未变。"零售业仍深陷高租金、人力成本的重压中。"罗邦德预言下半年将继续"相对疲软"。

出口亮色也正在褪去。美国关税政策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财政司报告发布后仅24小时,政府发言人已紧急预警:"新一轮关税加征将冲击全球贸易流"。科法斯北亚经济学家陈俊宇指出,上半年"抢出口"制造的繁荣实则是寅吃卯粮:"超前出货的回报效应正在消退"。他预测香港全年GDP增幅将收窄至2.2%,远低于当前水平。

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卓人点破风险核心:当前经济增长依赖"私人消费弱复苏与不可持续的前置需求"。随着银行间利率下行释放的财富效应逐渐衰减,叠加中美博弈持续升温,香港经济正遭受双重挤压——既要应对新加坡、深圳等区域对手的虹吸效应,又要在全球贸易体系重构中寻找支点。当财政司试图用报告消解"西方误解"时,真正的挑战恰恰来自贸易壁垒与消费信心之间的裂缝。

阅读:3次

上一篇:美元“失宠”?美国企业债卷向欧洲

下一篇:没有了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