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爆发:中国12年霸榜全球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2年稳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宝座,这一霸主地位让世界侧目。
工业机器人销量从2015年的7万套一路狂飙至2024年的30.2万套,增长超过4倍,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2023年产量达到55.6万套,较2015年的3.3万套激增近17倍。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服务机器人市场同样亮眼,2024年产量达到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而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厂商占据全球84.7%的出货量,规模优势无可匹敌。北京和上海已设立多个创新中心,重点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显示出中国在制造和应用上的双重崛起。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爆发离不开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拉开序幕,2025年的“人工智能+”行动投入5000亿元,国企如百度和阿里领衔,工业机器人部署量已超30万台,远超美国的4万台。2024年,中国AI应用覆盖率达50%,预计2030年冲80%,机器人成为产业升级的先锋。销量30.2万套的背后,是汽车、电子和物流行业的旺盛需求,2024年制造业投资增15%,机器人取代人工的趋势加速。
服务机器人市场的1051.9万套产量尤为惊艳,34.3%的增长率让中国在扫地机、送餐机器人和医疗辅助领域独领风骚。商用服务机器人84.7%的出货量占比,靠的是科大讯飞和云鲸科技等厂商的低成本优势,2024年平均单价降至3000元,远低于日本5000元和美国7000元。但这一数据也藏着隐忧,高端市场仍被国外品牌如Boston Dynamics占据,中国机器人多集中在中低端,技术原创性不足,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电机仍依赖进口,2025年贸易战加征25%关税可能推高成本10%。
北京和上海的创新中心是亮点,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成为新宠。2025年,优必选的Walker S3和宇树科技的H2亮相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具身智能强调AI与物理环境的互动,目标是203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上海的张江AI园区2024年吸引投资200亿元,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
2025年机器人产业产值预计增15%,新增就业超10万,尤其在研发和制造领域。
长远看,若技术突破,203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或超5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