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美国占比最高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发布报告称,2025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总损失达131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比最大,约占全球损失的60%-70%,保险承保损失约800亿美元。自1980年有记录以来,这创下历年上半年的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11年日本海啸。
报告显示,天气相关灾害占88%总损失,98%保险损失,地震占余下部分。加州野火以530亿美元总损失领衔,成为最严重事件,其次是3月缅甸地震120亿美元损失,以及美国雷暴340亿美元损失。这一数据远超长期平均水平,凸显气候变化与暴露资产增长的双重影响。
美国上半年自然灾害损失约900-950亿美元,占全球1310亿美元的首位,加州野火贡献530亿美元,雷暴340亿美元。野火主要集中于加州北部,2025年5月-6月高温与干旱导致火灾面积超100万英亩,摧毁5000余栋建筑。《慕尼黑再保险》指出,气候变化加剧干旱,2025年加州降雨量较常年少30%,植被易燃性增高。雷暴则横扫中部与南部,5月-6月共记录1500次龙卷风,远超十年平均820次,造成广泛财产毁损。保险损失800亿美元中,美国占67%,反映其高保险渗透率(约70%),但也凸显暴露资产激增,2024年加州房地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
缅甸3月地震(7.7级)造成120亿美元损失,震中靠近曼德勒,死亡超4500人,保险损失仅占5%-10%,显示保险覆盖率低。《路透社》报道,基础设施脆弱与重建成本高企推高经济损失。其他地区损失较分散,如中国南方洪水与欧洲热浪,分别造成50亿与30亿美元损失。
慕尼黑再保险强调,非峰值灾害(野火、雷暴、洪水)驱动损失上升,占68%总损失与76%保险损失。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高1.4°C,创次高纪录,干旱与极端降雨频次增30%。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使美国雷暴强度提升15%,加州野火季节延长至8个月。《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美国灾害频次较2010-2019均值高25%。
暴露资产增长也是关键。2024年全球城市化率达57%,美国沿海地区财产价值年增5%,加剧损失规模。慕尼黑再保险模型显示,1980-2025年暴露资产从10万亿美元增至50万亿美元,占损失增幅60%。
自然灾害拖累经济。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预估从2%下调至1.5%,加州经济损失占州GDP的2.5%。保险行业承压,800亿美元赔付占全球再保险市场2024年总保费的8%,慕尼黑再保险2025年上半年净利目标6.3亿美元面临挑战。《保险商业杂志》报道,2024年全球再保险资本增5%,但2025年资本缺口可能达100亿美元,尤其在美国市场。
就业与供应链受冲击。加州野火导致2万就业岗位流失,雷暴中断中部物流,2025年6月美国供应链成本增10%。缅甸地震影响曼德勒工业区,出口下降15%,全球纺织供应链受扰。消费者因保险费率上涨5%-10%减少非必需开支,零售销售增长放缓至1%。
美国2025年6月通过300亿美元灾害恢复基金,加州拨款100亿美元用于防火林改。慕尼黑再保险建议加强早期预警,2024年美国龙卷风预警准确率达85%,可再提升5%。
《慕尼黑再保险》预测,全年总损失或达2500亿美元,保险损失1400亿美元。若贸易战推高重建成本15%,损失或超3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