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国债避险信仰崩塌!130亿热钱涌向企业债

栏目:行业资讯 作者:ouyi 时间:2025-07-28 19:03:37

传统国债的避险神话正在被侵蚀,投资者正将资本押注在质量更硬的公司资产负债表上。

今年6月,基金经理从美国国债中撤资39亿美元,却向欧美投资级公司债投入100亿美元;7月,美国高评级公司债再获130亿美元净流入,创2015年以来单月最高纪录——这两个看似寻常的数字背后,正涌动着一场资本市场的静默革命。

数十年来,“无风险国债”的金字招牌从未动摇。但当穆迪在5月剥夺美国最后一个AAA评级时,传统认知的裂隙已然显现。“财政赤字与利息负担形成的双重挤压,正在改写避险资产的定义。”道富投资管理公司策略师杰森·辛普森直言。数据显示,到2035年,美国政府利息支出将吞噬30%的财政收入,远超2021年的9%。特朗普税改法案更被预估将在十年内增加3.4万亿美元赤字。

​​天平的另一端,公司债务展现出韧性​​。贝莱德在最新报告中将其称为“清晰的优质选择”,这与企业盈利能力形成呼应:本财报季超预期盈利的美企比例高于去年同期,高评级公司普遍有充足现金流覆盖债务。爱德蒙得罗斯柴尔德资产管理的迈克尔·尼扎德从去年末就开始布局企业债,他持有的逻辑很明确:“当政府财政纪律松动时,企业资产负债表反而成为避险港湾。”

资金转向正转化为价格信号。7月美国高评级公司债平均利差收缩至80基点,较十年均值低40基点;欧元区同类债券利差也降至85基点,远低于123基点的长期中枢。这种拥挤交易引发部分机构警觉。联博控股的格森·迪森菲尔德已削减信用风险敞口,施罗德的多资产经理多米尼克·布劳宁格更直言:利差过窄已削弱吸引力。

但市场估值体系的深层裂变仍在继续。今年4月关税恐慌时,美国国债虽仍跑赢公司债,但其相对优势已在财政恶化的放大镜下逐渐消解。“我们看到的不是范式崩溃,而是范式转移。”某华尔街对冲基金合伙人指出。当货币主权国家滥用信用扩张工具时,资本自然流向更具偿付约束的主体——这是现代金融史上反复验证的规律。

面对即将到来的关键经济数据周,债券市场的多空博弈将进一步显影。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美联储利率决议、欧元区GDP初值等事件,都将测试这场资本迁徙的可持续性。但无论短期波动如何,一个根本共识正在形成:当国家信用边际递减,私人部门的偿债能力评估体系,正在成为资产配置的崭新罗盘。

阅读:3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