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特朗普的深海电池金属豪赌:技术困局与国际法危机

栏目:行业资讯 作者:ouyi 时间:2025-07-22 19:29:46

白宫加速开采多金属结核争夺电动车主导权,四千米海底的技术与法律障碍远超预期。

太平洋底沉睡的鳄梨状多金属结核,因特朗普总统今年4月签署的行政令成为地缘政治焦点。这些富含电动汽车电池核心材料——镍、钴、铜、锰的深海矿瘤,被白宫视为打破中国矿产垄断的战略资源。行政令明确将加速海底采矿定义为"对抗中国影响力的淘金热",加拿大公司TMC随即在四日内提交全球首份国际水域采矿申请,并获韩国企业8500万美元注资,推动其股价飙升至52周高点。

TMC首席执行官巴伦的战略转型揭示出这场博弈的本质脉络。2019年他在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会议上宣称采矿旨在"最小化环境破坏",今年却在国会听证会改称要"确保美国世代能源安全",更警告"中国紧随其后"。这种转变直指中国对关键矿产的绝对掌控: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加工全球74%的钴矿,97%的镍矿处理产能位于北美之外,且拥有80%的动力电池金属精炼能力。

技术挑战正在浮现具体轮廓。TMC合作伙伴Allseas的80吨采矿机在2022年测试中仅完成3000吨结核采集,而商业开采需要能在四千米深海持续作业的强化设备。美国当前不仅缺乏专业海底采矿船队,其仅有的八艘远洋散货船中七艘已临近退役。硅谷企业Impossible Metals研发的AI采矿机器人被迫将太平洋试验推迟至2027年,其首席执行官公开承认技术准备"需要时间"。

2025 年 7 月 3 日,绿色和平组织的抗议者在荷兰代尔夫特海底采矿技术公司 Allseas 的大楼外悬挂横幅,上面写着“不要和特朗普一起出海”。

冶金环节面临更严峻障碍。多金属结核中四种金属相互嵌合的特殊结构,使传统冶炼技术失效。目前全球仅日本太平洋金属公司成功用电弧炉将结核冶炼成镍钴铜合金试验品。TMC虽与韩国锌业达成冶炼协议,但关键的精炼技术仅完成实验室测试。美国本土完全缺乏处理能力,新建工厂预计需十年建设周期——TMC陆上开发负责人承认改造现有设施"成本极高且风险巨大"。

特朗普政府绕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单边行动,正在牙买加国际海底管理局年会引发连锁反应。该机构秘书长卡瓦略发出正式警告:违规采矿将导致"声誉与法律风险传导"。37个成员国已联合支持暂停深海采矿,日本太平洋金属公司暂停加工TMC提供的结核样品,声明需等待"国际规则最终确定"。法律专家指出,公约缔约国若为美国许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购买矿产,将违反条约义务。

当巴伦在社交媒体宣称"美国有权开采国际资源"时,法国大使在闭门会议中将此举比作"房间里的蓝鲸"。这种孤立态势已反映在TMC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美国许可不被国际承认可能影响矿产物流与市场准入"。随着国际海底管理局本周将发表正式声明,白宫推动的电池金属突围计划正面临技术与法律的双重高压。

阅读:3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