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牛市 “狂飙” 内地股市缘何 “掉队”?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分化现象:香港股市一路高歌猛进,恒生指数涨幅高达20%,创下自2008年以来对内地股市的最大年度领先优势;而内地股市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整体走势波澜不惊。
港股的牛市行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中国大陆的巨额资金流入。尤其是在 DeepSeek 发布后,市场对未在内地上市的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等,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这些公司凭借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吸引了大量内地投资者借道港股通涌入香港市场,为港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据统计,今年通过港股通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规模已创下历史新高,有力地推动了恒生指数的攀升。
反观内地股市,传统行业企业占比较大的结构,使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面临较大压力。重工业、房地产和能源等行业,受国内通货紧缩压力、消费者信心不足以及房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均受到冲击,进而削弱了投资者对 A 股的信心。
举例来说,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许多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销售下滑等困境,其股价也随之一路走低,拖累了整个 A 股市场的表现。
百达资产管理公司首席亚洲策略师董晨指出:“A 股市场与中国整体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回升迹象……从根本上来说,经济的回暖需要更加强有力的刺激政策来推动。”
去年 9 月,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曾短暂提振了 A 股市场,投资者也曾期待2025年能有更多财政刺激措施出台,以带动经济和股市的双重增长。然而,这些预期中的政策并未如期而至,使得市场信心再度受挫。
内地股市对国内约 2 亿散户投资者的情绪变化极为敏感。尽管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长期投资,但散户投资者仍然占据了内地股市交易的主导地位。
巴克莱银行全球研究主席阿贾伊・拉贾迪亚克沙表示:“内地市场要实现大幅上涨,离不开散户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作为散户情绪重要指标的 A 股保证金交易自4月以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日交易量在2月份 DeepSeek 发布后短暂激增,随后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表明散户投资者的交易热情正逐渐降温。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也是打击内地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因素。政府为控制房地产开发商债务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部分建筑商出现违约,房价连续多年下跌。
由于中国家庭财富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房价下跌不仅直接影响了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也间接削弱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投资意愿。许多原本可能流入股市的资金,因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被谨慎留存,进一步抑制了 A 股市场的资金供给。
尽管中国国务院总理在上个月的国务院会议上承诺,将加大力度刺激消费、改善房地产市场需求,并增加家庭财富,但目前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如电子产品以旧换新计划等,在分析师看来,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市场情绪。
美银全球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吴旖(Winnie Wu)表示:“实际上,当前针对房地产和消费的刺激政策,力度仍然有限,覆盖范围也较为狭窄。以旧换新计划仅仅是提前透支了部分未来的消费需求,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市场提振。”
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也为内地股市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变数。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外资对中国股票的投资决策,也使得国内投资者在投资时更加谨慎。
近年来,外资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明显下降。虽然自去年中国当局暂停沪深港通北向资金流动数据发布后,精确衡量外资流向变得困难,但今年以来,北美和欧洲注册的中国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出现16亿美元的净流出。百达的董晨直言:“对于许多美国投资者而言,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投资禁区。”
不过,也有部分投资者从当前市场中看到了积极因素。他们指出,政府对消费和私营部门的积极表态,以及一些创新型公司颇具吸引力的估值,为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乐观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