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为什么经济衰退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无关

栏目:行业资讯 作者:ouyi 时间:2025-07-02 18:43:05

大多数经济评论家认为,经济统计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下降表明经济健康状况恶化。根据大多数专家的看法,GDP的下降——即所谓的经济衰退——通常是由于商品和服务的总体需求下降所致。这主要表现为私营部门对商品和服务购买的减少。

因此,专家们建议中央银行应介入并增强私营部门的需求。据认为,这可以将经济拉出低谷。专家推荐的手段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增长率来降低利率。

问题所在——经济学的核心在于商品并非随时可得。这些商品需要通过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转化为商品(无论是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本品,还是消费品)来生产。这种转化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并耗费时间。在分工经济框架中,一些人从事煤炭、铁等原材料的提取;另一些人将原材料转化为工具和机械;还有一些人使用工具和机械将各种物质转化为消费品。

为了支持这一贯穿时间的生产过程,需要储蓄来维持生产者。储蓄支持所有生产阶段的个体——从直接消费品生产者,到原材料生产者,再到工具和机械生产者。这种支持资本积累和增长的储蓄被称为“生存基金”,因为它维持了生产结构中各阶段的个体。

资本品与消费品一样,也是稀缺的。为了生产这些商品,必须进行储蓄和牺牲。目标是创造出能最终提高生产效率的资本品——节省时间、能源和资源。显然,仅仅通过让人们消费或增加支出以提高总需求,从而提升GDP指标,并不能使经济成长。生产和储蓄必须先于消费,实际上,这才是更大消费能力的基础。

什么是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并不是GDP及其他经济指标的减弱,而是由于中央银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各种非生产性活动的清算。我们将这些活动称为泡沫。当中央银行放宽货币政策时,这为“无中生有”的交换奠定了基础,相当于将储蓄从创造财富的活动转移到不创造财富的活动,削弱了财富生成过程。

一旦中央银行减缓货币和信贷扩张的过程——这一过程构建了扭曲的生产结构——经济衰退便暴露了错误的投资。由于货币政策收紧,之前因宽松货币政策而兴起的活动获得的支持减少,这些活动陷入困境——经济萧条或衰退随之出现。无论经济表面上多么强大,货币政策收紧都将削弱泡沫活动。

因此,经济衰退或经济萧条与经济的强弱无关,而是关于清算因中央银行先前宽松货币政策而产生的活动。一旦中央银行逆转其宽松货币立场,衰退过程便被启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经济衰退对财富创造者而言是好消息。货币政策收紧减缓了储蓄从财富创造活动向泡沫活动的转移,从而增强了财富生成过程。

然而,根据大多数评论家的观点,只要消费者支出在增加,就没有经济衰退的风险。这意味着只要消费者的需求持续增长,好时光就会随之而来。但需求并非独立的,它受限于之前的生产。提高消费能力的唯一途径是提高生产能力。对此,詹姆斯·米尔曾指出:

如果一个国家的购买力完全由其年度产出决定,那么无疑,你越增加年度产出,就越通过这一行为扩展了国家市场、购买力和国家的实际购买……一个国家的需求正是其购买力。而购买力是什么?无疑是其年度产出的范围。

再次强调,限制需求的是生产能力。更多消费品的生产依赖于资本品的生产。为了生产更多资本品,需要储蓄。答案不是通过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刺激更多消费和支出。

GDP与货币供应

大多数评论家关注的关键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鉴于这一指标基于货币周转,货币供应的变化显然会导致GDP的变化。旨在防止经济衰退的政策会使情况恶化。这些政策不仅支持现有的泡沫活动,还允许新泡沫的出现,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只要财富生产者能够生成足够的储蓄来支持生产性活动和泡沫活动,中央银行的通胀政策(增强GDP)就被大多数专家视为成功。一旦财富生产者支持整体经济活动的能力减弱,经济便开始滑向衰退的深渊。中央银行的任何扩张性货币政策都无法逆转这一下滑。相反,它将加深经济低迷。

结论 

经济衰退不应定义为连续两个季度的负GDP增长,而是由于中央银行先前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泡沫活动的清算。一旦中央银行逆转其宽松立场,衰退过程便被启动。然而,这种通胀政策不能无限持续,否则将危及整个货币经济。真正的经济实力不在于强劲的经济数据,而在于摆脱中央银行和政府干预市场与货币的政策。

来源 :  Mises Wire  作者:Frank Shostak

阅读:3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