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每日点评:银行合并、欧美谈判、美国通胀

栏目:行业资讯 作者:ouyi 时间:2025-05-26 20:07:41

点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教授、前华尔街投行高管、宏观经济学家Michael Pettis5月26日在X上发表评论。他认为中国政府在推动银行大合并,过去几年,中国很多小银行扩张太快,贷款质量变差,累积了很多坏账。为了稳定金融系统,现在政府正在推动小银行和大银行合并,把资源集中到几家大型银行和中央手中,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但是Pettis担忧这种大合并可能适得其反,原因有三点。一是可能变成僵尸银行,就像90年代日本那样,银行变成只会拖坏账的机器,没法专注创新或全球竞争。二是合并后的大银行不想着发展,而是想着怎么消化旧账。三是真正处理坏账的方法是快速核销、明确损失,但政府往往不敢直接认账,因为会牵涉政治和利益分配。

他还提出警告称,如果只是通过合并来拖延坏账,不果断解决问题,反而会削弱金融系统的长期竞争力,让风险越滚越大。总之,政府想通过合并银行来稳定金融系统,但Pettis担心这样会拖延问题、养出僵尸银行,反而损害长期竞争力。

原文翻译:想象你是冯德莱恩——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一辈子都在谈判地球上最复杂的双边协议。然后,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个笨拙的老年傻瓜,她只能把话筒静音,咬着舌头忍着,眼睁睁看着对方像在自言自语一样,在跟自己谈判一个完全虚构的延期协议……

点评:这条推背后是美国对冲基金经理Spencer Hakimian在讽刺特朗普,比如“bumbling geriatric idiot”是嘲讽特朗普年纪大、口齿不清、逻辑混乱。“imaginary extension against himself”是讽刺特朗普谈的延期协议完全没有实质意义,是自己和自己打嘴仗。而且是特朗普自己延期,自己自导自演。

点评:宏观分析师Jim Bianco昨日表示,华尔街完完全全低谷了关税带来的通胀风险。关税正在推高物价,真正的通胀大概率要来了,美联储可能根本不会降息。美国海关每天都在收关税,这些钱在每月22号左右进财政部账户。5月22日一天,就进账160亿美元。过去7周,比去年同期多收了240亿美元。这说明企业确实在被收更多税。假设美国在4月和5月总共进口了6500亿美元的商品(官方数据还没出)。

根据前面那张图(第2条),过去7周美国多收了大约240亿美元的关税,意味着进口商品的成本整体比4月2日当天上涨了约3.6%。美国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中约有15%是进口商品(记住,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是服务,比如看病、修水管这些几乎都是本地人提供的……我们又不会请中国的水管工或医生)。

如果这些商品的价格贵3.6%,用进口商品涨了3.6%×消费中有15%是买进口商品=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0.54%,和实时通胀工具 Truflation测算的0.64% 几乎一致,说明美国消费者正在实实在在地为这波关税买单,物价开始明显上涨。这也让美联储不敢轻易降息,因为他们更担心通胀,而不是经济放缓或失业问题。但华尔街却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盯着经济数据下滑,以为降息很快就要来了,把利率上升归因于财政赤字、债务问题,却忽略了关税推高通胀才是更关键的因素。3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突破5%,而且对于6月、7月、9月三次会议的降息预期都已经跌破50%,这说明市场开始相信:10月底前不会降息,甚至那时候也未必会动手。

阅读:3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