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云计算、芯片与AI……中美博弈下的波斯湾

栏目:行业资讯 作者:ouyi 时间:2025-05-16 19:12:26

在中国“数字丝绸之路2.0”的推动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加速了海湾国家的战略布局,其目标构建21世纪智慧城市所需要的一切元素:云计算、5G 核心网络、AI 城市影像网络,以及将这一切整合在一起的核心系统。

华为、阿里巴巴、大华、腾讯和商汤科技等中国企业试图把海湾地区打造成一个深度融合中国标准与中国技术的数字国家。

但随着特朗普的中东之行,以及美国放宽芯片出口管制以及取消对叙利亚的制裁,海湾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可能正在发生转变,他们不但接受了1.39万亿的投资协议,卡塔尔把一架豪华的“空军一号”飞机送给了美国。特朗普这趟中东之行可能暗示着海湾地区将成为中美科技大战的下一个修罗场。

特朗普造访的这三个海湾国家,都与中国科技公司有重大且深入的合作项目,2024年,华为在卡塔尔的多哈媒体城建立的“智慧园区”,将存储于主权云中的新闻片段和政府数据,再结合本地云服务推广人脸识别技术。

而沙特的利雅得云区吸引了华为4亿美元投资,以服务于其“2030愿景”。阿联酋则早已引入中国的 5G 和 AI 监控系统,迪拜警察该系统已经用于日常巡逻。

而中国企业在海湾的成功,不仅是源于技术实力,更是在于他们区别于美国的两大卖点:一是数据本地存储,避免外国政府获取敏感信息;二是融资方式灵活,不再依赖国家贷款,而以合资或股权方式介入,大多由中方承担前期建设费用。

这种合作模式,减少了当地政府财政压力,还能迅速推动技术与基建的发展。

除了大型项目,许多中阿科技合资企业也在迅速发展。例如阿里云与沙特电信合作,服务政府与金融行业。腾讯投资1.5亿美元建立双数据中心,商汤则与沙特公共基金合作培训3万名AI人才。中兴、大华等企业也正加速硬件部署,覆盖交通、安保乃至高速公路。

中国的硬件与软件,正在从波斯湾的海底电缆延伸至机场的入境通道,构建出一个高密度、高融合的数字网络。

这种快速的渗透是源于中国从不要求政治改革、不干涉他国内政。相比西方国家对“监控社会”的批评,中国主张“数字主权”,认为每个国家有权决定网络管理方式。海湾国家对此非常欢迎,认为技术不应附带政治条件。

但这种合作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美国多个军事基地位于这些由中国公司布建的通信网络之中。比如,美军第五舰队驻巴林,而当地5G网络由华为承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阿布扎比的军事基地附近。

美方担心,中国的设备可能无意间监听到军事通讯。虽然海湾国家声称已设置防火墙、具备自主监管能力,但当军事与民用网络重叠时,这种平衡是否可靠仍存疑。

更深远的影响是技术标准的转移。海湾国家一旦接受中国的系统,它们的示范效应将影响非洲、南亚甚至欧洲一些国家。例如沙特为 NEOM 新城投入上亿美元,引入中国AI与自动驾驶系统,使中国技术规范成为事实标准,并可能随着沙特的外交输出延伸至伊斯兰世界。

特朗普非常精明的捕捉到了这些信息,他这次中东之行带着满满“诚意”而来。一改第一任期时的批评与说教,也不谈“保护费”的问题。

而特朗普与叙利亚过渡领导人——曾经被美国定义为恐怖分子的艾哈迈德·沙拉的会面,促使沙特不但大手笔的签下了142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沙特王储还会见了黄仁勋和马斯克,并表达了与美国科技巨头企业的投资与合作意愿。

因为海湾国家清楚明白,美国不但是海湾地区的最重要的安全伙伴,也是最大的海外资本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通过技术、资本和标准渗透进这一战略区域,海湾国家正试图“两边下注”,既希望能享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又能在中美两国在科技战的竞逐中获取收益。目前看来,富有的海湾统治者们对他们的左右逢源的策略非常满意。

不过,这种在科技上的双重路线是否可持续仍待存疑,三个核心问题可能是海湾国家的统治者必须要深思的:一是,当中美彻底脱钩,走向决裂甚至爆发冲突时,海湾国家能否在军事与科技上兼顾两边?二是,美国能否容忍盟友的关键基础设施由战略对手控制?三是,中国是否会将科技技术影响力转化为军事存在?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将决定中东下一阶段的大国博弈格局。

阅读:4次

分类栏目